走進台灣流行歌的百花園
:序林良哲《台灣流行歌日治時代誌》
向陽
這是一本深深吸引人閱讀的書,也是研究台灣大眾文化必備的佳構。這本書的主題是日治時期台灣流行歌的「故事」,實際上包羅了台灣大眾文化的形成、庶民生活的再現,以及台灣大眾文學的現代性議題,資料豐富、圖文並茂,清楚刻繪了日治時期以來台灣常民社會的圖像,是了解台灣流行歌脈絡、台灣大眾文化肌理的好書。
這本書的作者林良哲,現職是記者,但同時也是作家、台灣流行歌史料收藏者和研究者。記者的身分,使他擁有敏銳的新聞鼻,能夠探勘社會現象、了解社會基層和庶民的心聲;作家的身分,讓他擁有一枝彩筆,善於敘事與報導,並能生動地勾勒他所聞見的人物、事件與資料;研究者的身分,讓他擁有論述的理論基礎和處理文獻、資料的能力。三者加總,因而成就了本書的易讀、可讀與耐讀。
林良哲是我在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任教期間指導的研究生,他的碩士論文就是《日治時期台語流行歌詞之研究》,我還記得他在碩士論文口試時,除了準備了PPT進行口頭報告,還搬來一台骨董留聲機,直接播放他所珍藏的台語流行歌黑膠唱片,讓口試委員深刻了解他的收藏之豐、文獻掌握之富和研究之勤。這場口試證明了他在日治時期台灣流行歌研究的實力,最後當然以高分通過。這本書的撰寫與出版,可說是他碩士後研究的廣延與深植。
良哲在研究所三年期間,治學認真,其實早在他報考研究所之際,就已確立了研究方向。我知道他從退伍後就開始了日治時期台語流行歌的蒐集,他從發現第一張原版蟲膠唱片開始,萌發興趣,經過近二十年的蒐集,累有上千張日治時期出版的原版唱片,流行歌之外,廣及歌仔戲、布袋戲、車鼓戲、南管、北管,乃至客家採茶歌、笑科、勸世歌……,凡有發現,就加以收藏。這是何等狂熱的收藏癖啊。這麼豐富的收藏,奠定了他的研究基礎,他進而追蹤唱片之後的故事,從文獻中印證幾乎快被遺忘的記憶與歷史。這本書的完成,及其高度的可讀性,深度的可信性,就是如斯累積出來的。
本書的可讀性,在於良哲雖以碩士階段的研究為基礎,但不出以論文寫作的刻板方式,而是以流暢的、圖文並茂的散文,寫出日治時期台灣流行歌的發展,故事極多,逐一串連,讀來特別動人。在結構部分,從第一章〈大稻埕街頭〉的一樁新聞事件切入,接著第二章〈留聲機時代〉帶出留聲機的發明以及台灣流行歌的產生;到三、四章敘述日本流行歌發展盛況,以及殖民地台灣的流行歌(日語與台語);五、六章講述台灣流行歌在日本、中國及歐美影響下的流變;到最後一章介紹二次大戰影響下的「愛國」流行歌。一路敘述,引領讀者重返日治時期的台灣現場,從而得以全盤了解台灣流行歌的過去。
本書另一個難能可貴之處是台灣流行歌珍貴史料的重現。良哲不藏私,在每個故事的敘述中,他除了引用當時的報章雜誌資料,更將自己珍藏的原始唱片、歌單、唱片總目錄以及歌手「愛愛」(本名周簡月娥)等人的訪談,傾囊而出;還有多達二百餘張出土照片,以及他製作、考證的日治時期各家唱片公司發行目錄等,都能帶領讀者、研究者走進台灣流行歌的百花園,獲得更廣闊的視野、更豐富的知識、更溫暖的回憶。
很高興良哲獲得碩士學位後,不忘初衷,持續進行台灣流行歌的研究。這本《台灣流行歌日治時代誌》的出版,不僅是良哲二十年孜孜矻矻於台灣流行歌資料蒐集、整理、分析的研究成果,也為台灣大眾文化、台灣文學及流行音樂的研究,奠定了紮實、穩固的基礎,極具參考價值。二十春秋耕耘,如今花果燦放,相信良哲仍將持續以進,為台灣流行歌的發展史拚出一張完整的輿圖!
2014/12/20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