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月24日 星期一

序郭詩玲詩集《肉與肉的相遇》

 諧謔與蒼涼

:序郭詩玲詩集《肉與肉的相遇》

向陽

 

今年3月下旬,我應新加坡周星衢基金 (Chou Sing Chu Foundation) 之邀,擔任星衢文學講座,前往新加坡以〈時間空間與人間──詩與日常生活〉為題發表演講。春天的新加坡,綠意盎然,天空寬闊而清潔,讓我想起1986年應新加坡政府之邀參加作家週的勝景,32年過去,新加坡依然明豔動人,當年是因詩人王潤華、淡瑩賢伉儷的推薦,我與美國愛華大學「國際寫作計畫」主持人聶華苓、安格爾賢伉儷一起受邀前來,並因此得識當時擔任聯合晚報副總編輯的詩人杜南發。我和新加坡的兩次因緣,都和詩有關,新加坡在我心目中,宛然是個詩的國度。 

這次新加坡之行,在周星馳基金的安排下,結識了新加坡詩人、學者陳志銳,一路上又有久違的新加坡詩人卡夫(杜文賢)同行,也與通信多年的馬來西亞詩人陳再藩見了面,行程充滿了詩的喜悅,也因此認識在基金會任職的青年詩人郭詩玲,她詩畫兼擅,在此之前,已經出版了《我走在我之上》、《穿著防彈衣的我們怎麽擁抱》、《當你靈感塞車》和《得不到你時得到你》等四本詩集,曾獲新加坡大專文學獎,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新銳詩人。 

回台後,我發現郭詩玲早在兩年前就已在台灣的詩刊《衛生紙+》(3133期)發表詩作。她的詩簡潔俐落、明亮而帶有慧黠之氣,在她諧趣、幽默的文字中,傳達出了對於現代社會常規常軌的某種叛逆性,一如她過去已出的詩集的命名一樣,每一本書名都是那麼的大膽、突兀並且充滿想像力。不久之後,她寄來準備出版的這本詩集《肉與肉的相遇》詩稿,更印證了我對她詩作的初步印象。 

以《肉與肉的相遇》為書名,顯現了郭詩玲對語言的敏感和大膽。根據她自撰的〈詩集簡介〉,這本詩集收錄20164月至20174月所寫的105首詩作,「詩作內容可美稱“多元”……,正如詩集名稱“肉與肉的相遇”,如此有肉感的字(與人),可遇不可求,可謂“詩門酒肉臭,心有凍死骨”。」郭詩玲將杜甫名句「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」易為「詩門酒肉臭,心有凍死骨」,也可看出她有意以諧謔的筆法,通過詩作,調侃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「肉與肉的相遇」,寄寓她「心有凍死骨」的蒼涼吧。 

這本詩集計分三卷,分別是「火兒」、「Cute兒」和「黑兒」(三位友人暱稱),根據郭詩玲的註腳,這三卷係以各篇詩作長短為度,「借三位友人的腳板大小」分卷,「腳板最小」的是「火兒」,因此該卷所收的詩作最短,以此類推。這樣的分卷方式,以隨興的小趣味出之,大約也可見得郭詩玲「玩詩」的創作意圖。 

「火兒」卷從一行詩寫到四行詩,共收49首小詩。小詩易寫而難工,既要求其精煉,也要暗藏靈光。小詩要寫好,語言需簡約,想像需廣闊,寓意則需深遠,始能餘味無窮,可供玩賞。郭詩玲寫一行詩,如〈創意〉僅四字「脫鏈演出」,「脫鍊」說的是不受既有鍊鎖所羈,不照既有軌道、既有規矩而行;「演出」則強調須以最完美的方式表演、展示,以這四字解「創意」,就有意在言外的效果;〈最環保的一天〉也僅四字「斷氣之日」,比題目還短,用語冷酷,不僅一語說破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之大,因此斷氣之日即是對環保最大的貢獻;從另一端看,「斷氣」也可以是斷瓦斯、斷工廠廢氣、斷一切對環保有害之氣。一語雙關,足見郭詩玲對語言和文字的妙用。 

小詩隨手拈來,有時也可見出機鋒。郭詩玲擅長以諧擬語法調侃人事物,在這一卷中也不乏佳作,如二行詩〈鉅細靡遺〉:「彌留之際/ 他仍想自拍一張」就極盡嘲諷之能事;〈現代修行〉:「放下手機/ 立地成人」,改「放下屠刀/ 立地成佛」句,是典型的諧擬,說出了現代人迷戀手機的圖像,生動而饒富機鋒;〈生理需求〉:「好大好硬/ 指的是你的房子車子」,則是以諧謔之語,調侃人對語言的定著;〈甜蜜付費〉:「我向你討枕頭費/ 你向我討抱枕費」,以「枕頭」為象徵,寫出情人的甜蜜恩愛、互相欠債,甚是有趣;〈狀態〉:「慾望在濕著/    搞得世界霉點處處」,則是以氣候「濕」與「霉」的關係,寫慾望氾濫對世界的干擾──這些小詩,以精言短句的方式表現了郭詩玲掌握語言的靈巧。 

第二卷〈Cute兒〉收的是從五行到十一行的小詩40首。由於行數的增多,這一卷的作品不在只是靈光一閃的片語(片羽),而多了對外在世界、現實社會的關照和刻繪。郭詩玲筆下的〈外勞〉,讀來特別令人心痛: 

洗車工人洗著洗一輩子也買不起的車
建築工人建著建一輩子也買不起的樓
挖地工人挖著,嗯,還坐得起的地鐵
休假日他們在草地野餐打球吹風
被嫌吵 

洗車工人買不起車,建築工人買不起樓,寫出了工人階級在資本社會中的無奈;更無奈的是,「休假日他們在草地野餐打球吹風/ 被嫌吵」,則凸顯了他們遭到社會歧視的處境。這首詩言簡意賅,刺痛人心。〈抗辯〉寫環境問題,以北極熊的口吻,在被告欄悠悠控訴:「試想象/ 你的房子一天比一天還小/ 你不抓狂嗎?」在全球氣候異常的狀況下,北極熊的「抓狂」意味著自然的反撲。另如〈意識形態〉這首詩也是佳作:「風多風趣/ 水多水性楊花/ 火多火爆/ 金多金碧輝煌/ 木多木訥/ 土多土」,以五行(金木水火土)外加「風」隱喻意識形態的多樣,及其固著不變,發人深省。 

本卷寫日常生活的詩也有可觀,郭詩玲最擅長的諧謔和戲諷手法,鮮活地映照了現代都市上班族的萬般風情。她寫〈運動〉:「榨乾能量/ 沒力愛/ 沒空恨/ 打開胃/ 活著」盡皆出以短語,精妙地表現了上班族依靠運動發洩情緒(愛與恨),繼續活著的心態;〈睡屍萬段〉諧擬「碎屍萬段」:「通勤豎著睡/ 工作折著睡/ 在家橫著睡/ 手握一樽時蘇醒/ 這個世界/ 眼不見為凈/ “為什麽要搗爛地球找火星?”」,這是上班族典型的寫照;她寫〈單相思〉:「想緊擁你/ 只能緊擁空氣/ 想輕吻你/ 只能輕吻空氣/ 終究心想事成/ 你就是空氣」,以「空氣」比喻只能單相思的對象,更是精準;〈錯過〉寫生活中隨處可見的「錯」: 

屢次按錯的琴鍵
屢次撥錯的弦
屢次拼錯的圖
屢次寫錯的字
屢次愛錯的人
屢次知錯不改地
將錯就錯 

以「屢次」一詞的複蹈,強化「錯」的覆轍重蹈,結尾「知錯不改地/ 將錯就錯」更是神來之筆。 

第三卷〈黑兒〉收十三行至廿四行的詩17首。這類詩作的主題轉向更寬廣的外在世界,也顯現了郭詩玲以詩和世界對話的企圖。如〈《徒刑》(Apprentice):儈子手〉,把儈子手和死刑犯的關係寫得讓人怵目驚心;如〈地球文學〉以新加坡華文文學的處境(北邊稱我們僑胞/ 這邊稱我們外來者),對照新興的「華語語系」概念,省思當前新加坡文學的前景;如〈世界末的華麗〉憂心地球之可能毀滅;又如〈多元存榮:訪林連玉紀念館〉詠嘆林連玉孤軍護衛華文教育的事蹟等,都從小我之情轉向大我之思,具有相當的分量。 

最可觀的則是壓卷之作〈如果你到過屠殺博物館〉: 

有的詞不該存在,例如
集中營
戰爭
俘虜
防空洞
恐怖分子
肢解
酷刑
拷問
屠殺
慰安婦
暴力 

它們的存在
人類的恥辱
動物們參觀後大嘆不可思議的笨——
怎麽會把同類
幾萬個頭殼蓋堆成地圖
怎麽會把課室
改建成地獄
怎麽會把小孩
當大樹的敲鐘槌 

該怎麽導覽
這荒謬不已的
人性 

這是反戰之詩、蒼涼之詩。第一段臚列與戰爭相關的關鍵詞(集中營、戰爭、俘虜、防空洞、恐怖分子、肢解、酷刑、拷問、屠殺、慰安婦、暴力),凸顯「屠殺博物館」的恐怖氣氛,以及戰爭之下人類遭逢的噩運;第二段話鋒一轉,以「動物們參觀後大嘆不可思議的笨——」來質問人類的愚蠢;末段則轉為導覽者的語調,感慨人性的荒謬。敘事觀點的轉換,讓這首詩分別透過三種視角切入,因而更加深刻地寫出了戰爭的屠殺、人類的愚蠢與人性的荒謬的多重樣貌。 

這本詩集以《肉與肉的相遇》命名,因而也就可解了。郭詩玲寫愛情、慾望,固然是「肉與肉的相遇」;寫工人階級的悲哀、上班族的苦鬥、文化的傳衍,乃至於環境的惡化、戰爭的殘酷……,何嘗不也是「肉與肉的相遇」?她以詩人的敏感,運用諧擬、諷喻等手法,寫出了她所感悟的諸多現象。她的詩,無論諧謔或蒼涼,都來自日常,也貼近社會;具有現代感,也有批判性,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。持續以繼,她會寫出更多深刻的作品!

2018/12/08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不妨一讀

序林彧第五詩集《嬰兒翻》

  在破折中翻身 序林彧第五詩集《嬰兒翻》 向陽   一、      這是林彧的第五本詩集,距離前一本詩集《戀愛遊戲規則》 ( 台北:皇冠, 1988) 出版,已有二十九個春秋。這將近三十年間,詩人林彧何以嘎然斷弦?這黃金一般的三十年歲月,林彧的輟筆,讓喜愛他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