刻繪外籍移工身影
:讀康原詩集《滾動的移工詩情》
向陽
移工,來自海外的移動工作者,過去被稱為「外勞」,原本單純指稱「外籍勞工」,但因為早年台灣人的優越感,往往稱呼他們為「外勞仔」,習焉不察,以致帶來輕蔑、歧視的意涵,近年來乃以「移工」這個較無身分價值色彩的名詞代之。勞動是神聖的,來自台灣這個國度以外的勞工,以他們的勞動、受雇於台灣各個城鄉、產業或家庭之中,奉獻心力,換取薪資,他們和台灣本國的勞工並無高下之分,同樣都值得我們給予肯定和關心。
過去十多年年來,移工文學在台灣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,創作者主要是來自台灣週邊國家的移工,他們以詩或散文,描寫自身在台工作的經驗、抒發對故鄉的詠嘆,也寫出他們遠離故鄉隻身在台的喜怒哀樂,都受到國人的重視,也對國人重新認識移工、了解移工,產生重要的影響。可惜的是,台灣作家關心移工者較少,顧玉玲以越南移工為題材所寫的報導文學《回家》屬首開先河之作;而用詩來書寫移工在台生活面相者,康原則屬第一人。
《滾動的移工詩情》這本詩集,搭配郭澄芳的攝影,深刻地描繪了在台移工的身影,通過康原的詩作,讓我們看到眾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移工在台灣生活的酸甜苦辣,他以細膩的觀察、訪談焊接處,寫下動人的詩句,刻繪了當前移工在台灣各角落的閒暇生活。這些移工,來自不同國家,分布全台城鄉,也各有不同的文化、語言和信仰,但長期以來格於媒體報導之不足、刻板印象的加深,並不為台灣社會所了解。康原以詩人的柔情,寫下他們遠離故鄉、來台工作的心境,也寫下他們的希望、夢想和悲傷。這是這本詩集最為可貴之處。
康原的詩,以同理心為基礎,多半篇章使用移工的口吻書寫,因此能夠從觀察與訪談對象的角度,寫出移工的心境,在客觀觀察和主觀書寫的挪移中,呈現當前在台灣工作的移工面臨的處境,他以溫厚的詩心,描寫移工的日常生活,或愛或怨、或悲或傷、或喜或樂,以「飄」、「獨」、「伴」、「聚」和「家」這五個面向,表現了移工在台灣五種心情,在街上、在車站、在教堂、在鄉間,這些移工的奮鬥、遭遇和他們的信念、夢想,都進入康原的詩中,而郭澄芳以人像為主的紀實攝影,則讓我們在貼近詩的想像之餘,也與這些移工的表情、身影有了最近身的接觸。
這是一本兼顧紀實和抒情的好書。通過康原的詩、郭澄芳的攝影,記錄了外籍移工在台工作的影像,同時也凸顯了外籍移工與工作地台灣的連結心境。因為康原這本詩集,使得台灣的勞工文學因而更加開闊、多樣與豐富。這本詩集的出版,相信能讓更多台灣人了解在台移工的內在世界,從而更珍惜他們為台灣所做的貢獻。
2018/06/24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