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月13日 星期四

序李桂媚詩集《自然有詩》

 找到自己的光

:序李桂媚詩集《自然有詩》

 

向陽

 


這本詩集的作者李桂媚,是我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教書的學生,也曾擔任過我的國科會研究計畫助理。我認識她時,只知道她大學讀的是印刷系,喜歡設計、作畫和書法;她告訴我她大學時參加了我曾擔任社長的「華岡詩社」,自然也是喜歡現代詩的文青。她的碩論《台灣新詩標點符號運用——以彰化詩人為例》,由陳俊榮(詩人孟樊)指導,我是口試委員,這才知道她對與現代詩形式有關的「標點符號」有很深、很廣的興趣及研究;但我沒想過,有一天她會下筆寫詩,並且愈寫愈高興,愈有心得,而且寫出了她的第一本詩集。 

誠如詩集名為《自然有詩》,這是桂媚這幾年來浸潤於詩的閱讀、論述、編輯和活動之後「自然」而生的詩。詩集內的諸多詩作,應該都是她有感而發,情動於中,自自然然寫出的作品。收在書中的詩,不矯揉,不造作,以抒情手法,寫個人的生命和生活,順手拈來,或寫心事,或寫想望,乃至於青春之夢,都真實又帶點浪漫地呈現了她初學寫詩的純真。這些作品都收於本書卷一「心印」,寫作時間從2005~2014

儘管是初期習詩之作,桂媚因為多年讀詩,默記於心,落筆又與一般剛開始寫詩者不同。她的語言簡練,情感醞釀於心,知道有所約束,因此不流於濫情,能以簡約語言傳遞繁複心緒。如〈尋〉末段:「可是夢想都郵寄給了未來 / 小小的現在 /只能走進書本流浪」;〈思念〉末段:「這是一種習慣:每逢從暖到冷的瞬間 /記憶裡 擁抱 /橘子色調的默契」;〈心印〉第二段:「晴轉陰 是飛行的季節 /穿越烏雲的左心房 /才能遺忘 /天空的高度」;〈心事〉收尾:「一池綠意叩問著 /夏日的嫣紅」;〈思〉的末兩句:「銀白色的地平線是為了 /空下 給你的位置」……等,語言的使用、意象的翻轉,都已臻於成熟。 

詩集卷二「求證」,收2015年作品15首,已經漸入佳境。這集詩作逐漸褪下浪漫情懷,觸探語言和外在世界對話的可能,第一首〈求證〉以微積分、實驗室入詩,最後用以印證映襯詩的追求一如:「玻璃心豢養文字 /在小宇宙演繹詩人夢 /沒有人能運算或者證明」,就成功地凸顯了文學與科學路徑的差異;〈終 點〉以佛經、燭火、木魚、菩提葉等意象的串聯,寫活了「圓寂」: 

有人在案上誦經
每一句都是揮別的預習
燭火點燃夜的慈悲
木魚驅逐昨日的眼淚
當菩提葉緩緩滑落
他擁抱自己
坐成了一個圓 

這是難寫之詩,桂媚成功地表現了追求理想一如宗教,都有著悲欣交集、哀喜渾然的過程。詩中營造的境界,通過「燭火點燃夜的慈悲 /木魚驅逐昨日的眼淚」而顯得更加高拔;〈突圍〉也是一首好詩,這首詩以自然界的雨、白雲、風,以及晚上的月光、白天的日光,在時間軸上交互對照,隱喻詩的形成,相當成功。從浪漫抒情到象徵與隱喻的活用,也可看出桂媚詩作的進境。 

詩集卷三「向陽」,收近年之作19首,始於〈午後〉,而以台語詩作〈走揣你的名〉終篇。這一卷佳作也不少,如〈捉迷藏〉、〈穿越23度半〉、〈停電〉、〈漸暖〉這幾首,都以小詩的處理,經由意象的轉折,晶瑩剔透,而又意在言外,如〈捉迷藏〉:「沒有人。在樹上把記憶的葉子躲成披風 /隨樹枝輕輕搖動 /讓全世界都找不到我」就老練而成熟,可以玩味再三。 

以十二年的光陰,始得詩集一冊,這寫作時間也真漫長;從習作到找到自己的語言,從單純的抒情浪漫到建立具有生活厚度、題材寬度和美學深度的自我風格,則需要更久的琢磨和提煉。但無論如何,桂媚已經踏出了詩創作的第一步,給出了漂亮的成績。作為她的老師,我很愧疚未能在她展開創作的階段提供任何指導,卻很欣慰於她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光,並因為這光,可以篤定地走在前往夢想的路上。是為序。

 

2017/09/02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不妨一讀

序林彧第五詩集《嬰兒翻》

  在破折中翻身 序林彧第五詩集《嬰兒翻》 向陽   一、      這是林彧的第五本詩集,距離前一本詩集《戀愛遊戲規則》 ( 台北:皇冠, 1988) 出版,已有二十九個春秋。這將近三十年間,詩人林彧何以嘎然斷弦?這黃金一般的三十年歲月,林彧的輟筆,讓喜愛他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