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月24日 星期一

王厚森詩集《讀後》推薦序

 讀《讀後》之後

:王厚森詩集《讀後》推薦序

向陽

 


《讀後:王厚森「論詩」集》是一部很獨特的詩集。獨特之一,是這部詩集從頭到尾均以詩人詩集為書寫標的,是一部以詩論詩的詩集,開創了台灣新詩集出版的首例;獨特之二,是這部詩集以詩論詩的同時,也採用「後設」書寫技法,試圖與原始文本(詩人詩集)進行對話、辯詰,翻陳、出新,呈現作者的詩想與美學。因此,這是一部兼具詩論詩、後設詩特色的詩集。 

作為王厚森的第三部詩集,《讀後》基本上延續了第一本詩集《搭訕主義》和第二本詩集《隔夜有雨》的抒情基調,部分詩作也由前兩本詩集中抽出,收於「卷五 已讀」計13首。這顯現了王厚森的創作習癖(Habitus)和筆跡(handwriting),一如布爾迪厄(Bourdieu)所稱,可被追蹤,也可供辨識,因此儘管以詩論詩、以後設書寫,仍然鮮明地呈現了王厚森在抒情傳統與場域中不變的基調。以詩集分卷命名來看,從「青春詩人夢」、「島的日常與非常」、「獨立時光年代記」、「岸與案」到「已讀」,儼然已經透露王厚森從抒情出發,對於詩作為美學的關注與聚焦所在。 

《讀後》總共收入67首詩作,除了〈抒情的現實與傳統-2010年太平洋詩歌節聽須文蔚教授談詩有感〉非關詩集之外,以詩集為對象寫出的共66本詩集,根據分卷,大約以同儕、前輩、後進詩人詩集為主,有2本是譯詩或詩文集(韓波、紀伯侖)。算下來,王厚森在本詩集中以詩論之的當代台灣詩集就有64部之多,這一方面可以看出王厚森愛詩之痴,對詩人、詩集和詩事一往情深,一如他在本書自序〈詩人與他們的夢〉所說: 

所寫的這些詩人與詩集,顯現的也是我這幾年閱讀興趣與經驗。想要說的,大概就是每個詩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詩人夢,能夠與眾多築夢者一起同行實在是件幸福不過的事。 

從另一方面來看,《讀後》既是與當代詩人的後設對話,在64部詩集(包括王厚森自著2)之間,王厚森也試圖展現他的詩論。所謂「以詩論詩」,基本上是透過贊同、質疑、接受與否定的過程,透過與對象(詩人、詩集、詩事)的廻環交涉,逐一印證、修正或釐清論者的論點。這本詩集所「論」之詩集多矣,無法逐一細說,有興趣的朋友或可找出所論詩集加以參照,飛鴻印雪,爪趾猶在,循跡探源,應足以一窺王厚森以抒情為基調的後設美學。 

王厚森是詩的追求者、信仰者,《讀後》這本詩集讓我們看到他對詩的厚愛與深情。

2018/11/10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不妨一讀

序林彧第五詩集《嬰兒翻》

  在破折中翻身 序林彧第五詩集《嬰兒翻》 向陽   一、      這是林彧的第五本詩集,距離前一本詩集《戀愛遊戲規則》 ( 台北:皇冠, 1988) 出版,已有二十九個春秋。這將近三十年間,詩人林彧何以嘎然斷弦?這黃金一般的三十年歲月,林彧的輟筆,讓喜愛他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