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9月14日 星期三

讀李宗舜詩集《時間碎片》

 

抗疫長河中的水燈

──讀李宗舜詩集《時間碎片》

向陽

 


    認識馬華詩人李宗舜,是在1975年冬日台北陽明山,當時他的筆名是「黃昏星」,在溫瑞安率領下,與神州詩社同仁一行上山訪我與渡也,當時我們都是二十出頭的大學生,因為喜好詩而結緣,此後常相往來。1980925日發生「神州事件」,溫瑞安、方娥真遭台灣警總逮捕入獄,神州星散,留下一頁傳奇。

    再次見到李宗舜兄,已是20188月,在馬來西亞吉隆坡,當時我率領台灣文學學會幹部前往馬大中文系訪問、演講,並與馬華作家協會成員交流,宗舜兄約我與方梓在吉隆坡一家餐廳見面敘舊,星散三十八年後重晤於大馬,兩人皆已花甲,重敍舊日,不無煙波江上之慨!

    年輕時在陽明山、在神州詩社的試劍山莊相見的宗舜兄,氣宇軒昂,詩創作和活動力都具有爆發性。我曾跟著神州同仁進入大學校園,目睹他們推廣詩作、詩刊、詩集「將士用命」的拚搏精神;也在試劍山莊參與過神州聚會,看到他們讀書、辯論、歌唱、練武的昂揚朝氣。當時的宗舜兄,是神州的主要幹部,名為「黃昏星」,實則是朝陽下的勇士,為詩痴狂,也為詩受難,而不以為意。

     雖然認識甚早,當時拜讀宗舜兄(黃昏星時期)詩作,大抵零零散散,從《天狼星》詩刊、《神州詩刊》和報章雜誌拜讀,未能有系統地、全面性地認識,直到2014年宗舜兄在台灣秀威出版《李宗舜詩選I (19731995)》,方才較深入地、全面地了解他自1973年至1995年在臺灣及馬來西亞兩地,前後十八年間的創作成果和風貌。認識到他的詩風,從當年在神州詩社的古典抒情,到遭逢神州事件之後的寫實敘事,以及面對人生波折的滄桑之慨,一如老友詩人渡也為該書作序所說:

文學是他的信仰,他的生命。遭逢巨變,年齡漸增,為稻粱謀,這些因素促使黃昏星的詩路轉變。若以一九八一年為分水嶺而言,他早期詩作抒情,後期敘事。早期古典,後期現代。早期語言優雅,後期通俗。早期寫私我題材,後期寫眾生。早期理想,後期現實。

    而這本新出詩集《時間碎片》則可以視為宗舜兄第三階段詩創作的界碑。全書收錄他自20201月至202110月所寫四輯作品150首,另增第五輯以飲食、烹飪、水果為主題的詩作42首,合共192首詩作。以近兩年時間而有如此豐盛的作品產出,具見宗舜兄創作力的旺盛和生命力的強韌。所謂「老而彌堅」,他仍不算老,寫詩的銳氣則不輸年輕之計,相當可喜。

    這本詩集最引人注目也最具衝擊力的,是他以新冠病毒疫情為主題所寫的詩作。從2020年初,新冠肺炎病毒席捲全球以來,全球染疫人數截至20226月初已高達5.33億、死亡人數更突破530萬人,較諸世界大戰更為可怕。宗舜兄也於20217月初感染、住院,且輾轉從急診室而重症病房,再到隔離病房治療,瀕臨死神威脅。這本詩集就是他痊癒後所寫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主題之著,應該也是全球華文詩壇第一本疫情詩集。

     作為「疫情詩」的首創者,本詩集出版的意義不言可喻。與疫情有關的詩作在本書中就占五分之四,多達150首,分為輯一〈紅燈籠與血饅頭〉、輯二𡿨封街〉、輯三〈病毒工程學〉和輯四〈流離〉等四輯。身為疫情患者,宗舜兄以自身之慘痛經驗,寫患者面對疾病的徬徨無助,寫居家隔離的無奈和恐慌,寫進入重症、隔離病房面對死亡的懼怕和哀傷,都令人感同身受;寫醫療政策、防疫政策乃至封街封城措施,及其帶來的全民恐慌、社會動盪,更是全球各地普遍的現象、人類共同的災難。宗舜兄以詩記述他自己的親身體驗、心境變化,也以詩為21世紀人類防疫抗疫留下見證。這本詩集的可貴在此。

     其次,這本詩集名為《時間碎片》,透過宗舜兄切身感受的詩作,寫出了染疫者在治療過程中都必然面對的身心折磨與煎熬,時間在罹病期間、進出醫院、診療過程與期待病情好轉的過程中,形如碎片,而詩捕捉於其間,試圖療癒身心,試圖彌縫生命與死亡的縫隙,更使這些詩篇足以促發共鳴。因此,這本詩集不止是少見的「疫情之詩」,同時也是叩問生與死的「時間之詩」。宗舜兄自述:「作為詩創作的主體,我有信心把滿懷期待的語言向詩神靠攏,書寫生活中點滴和感受,取材角度就可以源源不絕。」正是他要以詩和「時間」拔河的能源所在。

     很欣慰宗舜兄能從新冠病情中痊癒,更高興看到他以堅韌的生命力戰勝病毒,以詩書寫他親身經歷的抗疫經驗,為人類共同經歷的世紀大疫寫出見證之詩。疫情會過去,唯有真情之詩會留下,在人類抗疫的長河中如水燈一樣,撫慰人們,痊癒因罹病而受傷的心靈。

2022720日,李宗舜詩集《時間碎片》序文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不妨一讀

序林彧第五詩集《嬰兒翻》

  在破折中翻身 序林彧第五詩集《嬰兒翻》 向陽   一、      這是林彧的第五本詩集,距離前一本詩集《戀愛遊戲規則》 ( 台北:皇冠, 1988) 出版,已有二十九個春秋。這將近三十年間,詩人林彧何以嘎然斷弦?這黃金一般的三十年歲月,林彧的輟筆,讓喜愛他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