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文學與沖繩的相遇
:朱宥任散文集《沖繩不一樣》推薦序
向陽
以棒球文學成名的青年小說家朱宥任,又有新著誕生了,但這次不是繼《好球帶》、《地下全壘打王》之後的棒球小說,而是一本全新且實地駐在一整年的旅行散文,一如書名《沖繩不一樣》,寫的是他於2017到2018年以公費留學生身分前往日本沖繩縣遊學的旅行記事;雖說性質是遊學和旅行書寫,不過有關日本棒球運動書寫在這本散文集中仍多有篇章,要說這是一本棒球散文集亦無不可。
朱宥任這本書中的散文,有小說風。他喜愛使用對話,擅長敘事,讀來讓人感到津津有味,人物形象鮮明,故事細節繁複,每一篇散文可說就是一則動人的故事。從首篇〈面試〉開始,到末篇〈和平祈念、姬百合、對馬丸〉,全書三十二篇作品,娓娓敘說他在沖繩旅行/ 生活一整年的見聞、踏查,讓我們讀來如聽一則一則充滿魅力的沖繩故事,讓我們對鄰近而又陌生、習稱為「琉球」的沖繩,添增了全新的深刻的印象,增長了對沖繩文化與歷史的認識。我以為這是本書最為可貴之處。
他寫在那霸球場觀賞高校野球賽、職棒、地方決賽的過程,細緻深刻,棒球書寫是他的專長,行家文筆,自是可觀;他寫參加沖繩獨有的慰靈紀念日所見、
他寫沖繩離島伊江島三日旅行所見、都圍繞在二戰前後沖繩遭受戰爭的傷痛,以及對於和平的祈願;他寫沖繩出身的史上第一位日本職棒選手金城政夫、在沖繩棒球運動史上影響極大的栽弘義教練、曾經捲起沖繩棒運「興南旋風」的我喜屋優、沖繩出身的前職棒投手安仁屋宗八……,僅細緻描繪他們從選手到教的人生故事,也生動帶出了沖繩的棒球運動史;他也寫前半年在琉球大學、後半年在東洋企劃印刷編輯部實習的生活,特別是協助《momoto》雜誌的編輯作業,通過實際融入學習和實習的諸多篇章,寫出了台日文化之間的諸多差異。
除此之外,〈琉球王國的大航海時代〉、〈琉球王國與傳說〉、〈島津入侵與琉球之風〉、〈命運的張子〉等多篇,描述沖繩的歷史、傳說與人文;〈沖繩麵由來〉、〈餐桌上的沖繩〉寫沖繩的飲食;〈島唄與宮澤和史〉、〈沖繩雜記〉、〈和平祈念、姬百合、對馬丸〉寫二戰的沖繩戰爭以及「和平祈念館」、「姬百合紀念館」的歷史追思──這些集中於本書後半的長文,都顯現了朱宥任對於沖繩歷史文化的高度關注,也透過他的筆帶領我們進入沖繩的歷史長廊,而不僅止於觀光、採買、行踏的浮光掠影。
這本散文集讓我們看到了真的不一樣的沖繩,一部分是棒球的沖繩,一部分是歷史的沖繩,這大概是台灣作家以沖繩見聞為題材首寫的散文集吧,他花費了一年時間,在沖繩留學、工作,深入沖繩社會、接觸人們,從而能看到作為觀光客或一般旅人的我們看不到的沖繩內在,他爬梳沖繩歷史、人文和棒運的這些篇章,標示了台灣文學與沖繩的首次相遇。他的書寫,也在這裡迸出了火花,產生了意義。
──2019/03/13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