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訊書評6
讓靈魂喝下所有的渴
:讀陳育虹詩集《霞光及其它》
向陽
詩人陳育虹在入秋之際榮獲2022年瑞典蟬獎,成為繼詩人楊牧之後受到該獎肯定的第二位台灣詩人。根據報導,瑞典蟬獎頒獎給她,是因為她的詩「具有強烈的音樂性與感性特徵」,與該獎紀念的瑞典詩人哈利.馬丁森(Harry Martinson)一樣,「展現出同樣對自然的親近,融合了對探索的敬畏和渴望」。這段讚辭雖然簡要,卻很精準地道出陳育虹詩作的精髓。
陳育虹在眾多台灣戰後世代詩人之中,創作年齡並不算長,她從1996年才開始發表詩作,出版詩集,隨即於2004年以詩集《索引》獲《台灣詩選》年度詩獎,2017年更以詩集《閃神》及《之間》榮獲聯合報文學大獎,評審之一的陳義芝肯定她的詩「鎔鑄中西詩法所演練的微妙音韻,及多重指涉的意象系統」、「描寫女性處境所開發的女性感覺,頗具感染力」,也勾勒了她在台灣戰後世代詩人中不與人同、鶴然而立的獨特風格。
這本詩集《霞光及其它》是陳育虹的最新力作,足以印證瑞典蟬獎、聯合報文學大獎對她詩作的高度評價。全書分為「海鷗詩學」、「落葉拼圖」、「本事」三卷,寫作期間也正是她連得國內外大獎的近十年間。整冊詩集以三種不同聲腔呈現,卷一「海鷗詩學」,寫旅途所見及家居生活所感;卷二「落葉拼圖」,以長篇敘事書寫母親的生命史;卷三「本事」,則以生命感發與詩對話,反思在既有規範與放膽創造中尋求自由的自我。
從詩集的整體表現手法來看,基本上延續了前幾本詩集的風格特色:跌宕起伏的音樂性、感性書寫、女性經驗,特別是在卷一的諸多作品中,她寫英吉利灣、阿赫瑪托娃城、海明威古巴故居、耶路撒冷、敘利亞、馬諦斯的尼斯、內蒙古……等異國風情;寫家居生活中的貓、花、鴿子、麻雀和裝修中的家屋;也寫女性經驗的乳房照射、法式性別論。這些詩作,在陳育虹的巧筆之下,刻繪出了充滿女性視角的詩意。旅行與家居、景物與心象、感懷與辯難,在語言和音節的精心調製中,讓人讀來有一種契合心臟跳動的怡然舒適之感。
但也不全然止於如此。這本詩集還特意放慢、放散、放長,以兼容寫景、抒情、論述與敘事的長篇書寫,超越自身既有的成就。在卷一中,如〈英吉利灣〉就以「霞光」、「流沙」、「劇場」和「未來式」四小節,儼然四幕劇的劇情結構,以近兩百行的篇幅寫詩人履踏英吉利灣的受想行識,格局因而更見開闊,而不僅止於浪漫的抒情和意象的抓攫,作為卷名的〈海鷗詩學〉也有這種在散淡中展現寬弘視野、在對話中究問生命意涵的廣度和深度。
更顯著的長篇,則是整個卷二唯一的作品〈落葉拼圖〉。這首長詩長達六百餘行,從「Ⅰ穿過長廊」到「Ⅶ穿過長廊」共七節,敘述母親的生命史,戰爭的回憶和死亡的陰影貫串於每一節的敘事之中,呈現了經歷戰爭的世代內心巨大的創傷,以及入老生病之後仍然揮之不去的夢魘。「甚麼時候開始我失去了/ 名字甚麼時候開始夏天變得/ 苦澀甚麼時候開始/ 每一塊岩石/ 每一棵樹都是死亡」類似這樣沉痛的呻吟或吶喊,在詩中各處不斷出現,令人怵目驚心的畫面也不時「穿過長廊」,宛如鬼魅一般在敘事過程中浮現。現世的戰爭、生命歷經折磨後病中的戰爭,在詩中既冷靜而又殘酷地相互對映;母親的回憶、女兒的追述,在詩中也交互對照,都讓這首長詩充滿生命與死亡、戰爭與疾病的糾葛張力,以及女兒和母親之間臍帶相連的深情。
另一首長篇佳構是置於卷三的〈本事〉。這首詩共十四節,約五百行,詩前有一段引言,引述英國修女、女性書寫者朱利安(Julian of Norwich, 1342-1416)的名言「罪是應得的,但一切都會好起來。」作為這首長詩的主旨,這首詩以女性書寫的角度,將「我」寄身於夏娃,論述女性的自主和自我救贖。詩從《創世記》第2章,夏娃受到蛇的誘惑,從知善惡樹上吃了禁果,導致與亞當被逐出伊甸園的故事寫起,寫到最後的「之拾肆 歸零」:
曾經我一次次問
我自由嗎?我能一無束縛
詮釋我的角色嗎
被創造被安置被規範
我有自我嗎?不能
一再錯讀劇本
我必須歸零
封鎖記憶的黑洞
重新設定密碼,重新啟動
再一次放手創造自己
這首長詩觸及了人類亙古以來的生命課題,諸如情愛、誘惑、慾望、墜落、罪罰、違逆與不馴,以及女性追求自由、成就自我的意識,「一無束縛」,不被既有的社會規範、成規、偏見與框架所羈限,以詩的語言、意象和特有的敘事情境,寫下一個渴望自由、不再回頭的女性之魂。而放在本卷這首詩之前的十三首詩作,以及之後的兩首詩作,皆為短詩,則與〈本事〉互為詮釋,整卷讀來,儼然一齣女性揚聲的詩劇,有前奏、有主場、有尾聲,在結構的鋪排和詩作主題意念的深化上,都作了相當綿密、細緻且精緻的安排。而其動力,正是陳育虹在這本詩集代跋之詩〈音色〉中所說的「喝」與「渴」:
我喜歡這個音:
喝
候鳥,寒天,河流,海域
洪荒,黑暗,汗,核桃
用一顆深刻的核桃
儲藏你
一根堅實的核桃木支撐
靈魂,讓靈魂
喝下
所有的渴
秋夜讀陳育虹這本詩集《霞光及其它》,深深佩服她不斷在創作之路前進,開發並且翻新詩藝的精神。站在已有的音樂性、感性和女性書寫的成就上,她以驚人的想像,投入五六百行以上的長篇書寫,而且出手不凡,內容、形式和敘事結構上都能巧妙照顧,展現了異於男性詩人的陰性書寫特質,在娓娓敘述中,流動、轉折,寫出樹影瑰麗、霞光重疊,動人魂魄的長詩。這讓我想到白居易〈宿湖中〉句:「水天向晚碧沉沉,樹影霞光重疊深。」她努力創造的花園,已在這本詩集中成熟呈現。
──《文訊》,446期,2022年12月,頁147-149。